• 首页
  • 组织机构
    • 单位简介
    • 领导班子
    • 机构设置
    • 历史沿革
    • 精神文化
  • 科技创新
    • 科研方向
    • 科研成果
    • 科研平台
  • 成果转化
    • 新技术
    • 新品种
    • 新产品
    • 新模式
  • 服务产业
    • 科技推广
    • 试验基地
    • 湛江动科园
  • 合作交流
    • 国内合作
    • 国际合作
    • 学术交流
  • 人才队伍
    • 创新团队
    • 人才专家
    • 专家库
  • 党建文化
    • 党建动态
    • 文化活动
    • 廉政建设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详细
湛江实验站在饲料添加剂抗病效应与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作者:黄剑强 来源:热带水生生物疫病防控科研团队 日期:2025-07-16

       近日,湛江实验站热带水生生物疫病防控科研团队在饲料添加剂抗病效应与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系统评估了特基拉芽孢杆菌Bt-CO对大口黑鲈生长、免疫、抗氧化、抗病及肠道健康的影响,为Bt-CO作为水产养殖抗生素替代品的开发与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大口黑鲈是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品种,近年来养殖规模持续扩大。然而,细菌性疾病的频发严重制约了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虽然抗生素治疗具有一定效果,但容易导致耐药性增强和药物残留等问题,增加食品安全风险。因此,开发安全有效的抗生素替代方案尤为迫切。芽孢杆菌属益生菌因其促生长、调节免疫和改善肠道微生态等综合优势,在水产养殖中应用广泛。特基拉芽孢杆菌作为其中代表,具有强抗逆、高产孢和广谱抗菌等特性,能有效改善鱼类的消化功能、免疫状态及肠道健康,展现出作为抗生素替代品的巨大潜力。


      本研究发现,Bt-CO在增强大口黑鲈的免疫、抗氧化、消化及抗病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在饲喂试验中,Bt-CO虽对生长性能、肥满度和肝体比无显著影响,但在6.0×1011 CFU/kg浓度下,显著提高了鱼体免疫相关酶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消化酶活性以及感染维氏气单胞菌后的存活率。值得注意的是,肠道菌群分析显示Bt-CO能上调Cetobacterium等潜在益生菌丰度并抑制致病菌增殖;代谢组学分析进一步揭示其显著调控了SM(d16:1/24:1(15Z))、PC(18:1(9Z)/P-16:0)和D-苏糖醇等关键代谢物,涉及25条代谢通路,其中D-谷氨酰胺和D-谷氨酸代谢通路变化最为显著。微生物与代谢物相关性分析还发现了Plesiomonas及未分类细菌与多种关键代谢物的显著关联。综上,Bt-CO通过调控宿主肠道菌群与代谢物,有效改善了鱼体肠道健康并增强了其整体生理稳态与抗病能力,证实其具有在水产养殖中作为抗生素替代品的应用潜力。

微信图片_20250716170406_副本.jpg

图示:Bt-CO体外拮抗致病菌能力、体内抗维氏气单胞菌感染能力,及其对大口黑鲈免疫、抗氧化、肠道菌群结构和代谢产物的调节作用。

      

       该研究成果以“Probiotic Bacillus tequilensis protected Micropterus salmoides against Aeromonas veronii infection by modulating digestion, immunity, and intestinal microbiota and metabolites”为题发表于水产领域权威期刊《Aquaculture》(中科院一区)。湛江实验站黄剑强研究实习员和生物所联合培养博士生孙靖然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胡永华研究员为通讯作者。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460027)、海南省科技专项(ZDYF2022XDNY246)、海南省创新人才专项(KJRC2023C34)、海南省青年科学基金(325QN471)及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1630102023006)等项目资助。


      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044848625008294。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湛江实验站 © 2016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地址:湛江市霞山区社坛路5号
  • 粤ICP备2022063647号-1
  • 电话:0759-2090385
  • 传真:0759-2090385
  • 邮箱:ZES@catas.cn
  • 邮编:524013
旧版入口
  • 首页
  • 组织机构
    • 单位简介
    • 领导班子
    • 机构设置
    • 历史沿革
    • 精神文化
  • 科技创新
    • 科研方向
    • 科研成果
    • 科研平台
  • 成果转化
    • 新技术
    • 新品种
    • 新产品
    • 新模式
  • 服务产业
    • 科技推广
    • 试验基地
    • 湛江动科园
  • 合作交流
    • 国内合作
    • 国际合作
    • 学术交流
  • 人才队伍
    • 创新团队
    • 人才专家
    • 专家库
  • 党建文化
    • 党建动态
    • 文化活动
    • 廉政建设

新闻动态

  • 湛江实验站在饲料添加剂抗病效应与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 湛江实验站在花生枯萎病生物防治方面取得新进展
  • 抗战胜利80载 党魂永护九州春 —湛江实验站党总支“七一”走访慰问老党员
  • 阳江农垦与湛江实验站开展产业发展交流和共建党日主题活动
  • 湛江实验站召开2024年度“两优一先” 表彰大会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专题党课报告会
  • 湛江实验站赴吴川市积极推进“一所对一县”行动工作

媒体报道

  • 【南方+】《中国斑兰叶》一书出版!谱写绿色产业新乐章
  • 【凤凰新闻】《中国斑兰叶》谱写绿色产业新乐章
  • 【江西新闻】第三届热区科技成果转化学术研讨会在江西南昌召开
  • 【南方+】第三届热区科技成果转化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 【农民日报】第三届热区科技成果转化学术研讨会成功举行
  • 【凤凰新闻】第三届热区科技成果转化学术研讨会举办
首页>首页栏目>新闻动态

湛江实验站在饲料添加剂抗病效应与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作者:黄剑强 来源:热带水生生物疫病防控科研团队 发表时间:2025-07-16 点击: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

       近日,湛江实验站热带水生生物疫病防控科研团队在饲料添加剂抗病效应与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系统评估了特基拉芽孢杆菌Bt-CO对大口黑鲈生长、免疫、抗氧化、抗病及肠道健康的影响,为Bt-CO作为水产养殖抗生素替代品的开发与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大口黑鲈是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品种,近年来养殖规模持续扩大。然而,细菌性疾病的频发严重制约了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虽然抗生素治疗具有一定效果,但容易导致耐药性增强和药物残留等问题,增加食品安全风险。因此,开发安全有效的抗生素替代方案尤为迫切。芽孢杆菌属益生菌因其促生长、调节免疫和改善肠道微生态等综合优势,在水产养殖中应用广泛。特基拉芽孢杆菌作为其中代表,具有强抗逆、高产孢和广谱抗菌等特性,能有效改善鱼类的消化功能、免疫状态及肠道健康,展现出作为抗生素替代品的巨大潜力。


      本研究发现,Bt-CO在增强大口黑鲈的免疫、抗氧化、消化及抗病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在饲喂试验中,Bt-CO虽对生长性能、肥满度和肝体比无显著影响,但在6.0×1011 CFU/kg浓度下,显著提高了鱼体免疫相关酶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消化酶活性以及感染维氏气单胞菌后的存活率。值得注意的是,肠道菌群分析显示Bt-CO能上调Cetobacterium等潜在益生菌丰度并抑制致病菌增殖;代谢组学分析进一步揭示其显著调控了SM(d16:1/24:1(15Z))、PC(18:1(9Z)/P-16:0)和D-苏糖醇等关键代谢物,涉及25条代谢通路,其中D-谷氨酰胺和D-谷氨酸代谢通路变化最为显著。微生物与代谢物相关性分析还发现了Plesiomonas及未分类细菌与多种关键代谢物的显著关联。综上,Bt-CO通过调控宿主肠道菌群与代谢物,有效改善了鱼体肠道健康并增强了其整体生理稳态与抗病能力,证实其具有在水产养殖中作为抗生素替代品的应用潜力。

微信图片_20250716170406_副本.jpg

图示:Bt-CO体外拮抗致病菌能力、体内抗维氏气单胞菌感染能力,及其对大口黑鲈免疫、抗氧化、肠道菌群结构和代谢产物的调节作用。

      

       该研究成果以“Probiotic Bacillus tequilensis protected Micropterus salmoides against Aeromonas veronii infection by modulating digestion, immunity, and intestinal microbiota and metabolites”为题发表于水产领域权威期刊《Aquaculture》(中科院一区)。湛江实验站黄剑强研究实习员和生物所联合培养博士生孙靖然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胡永华研究员为通讯作者。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460027)、海南省科技专项(ZDYF2022XDNY246)、海南省创新人才专项(KJRC2023C34)、海南省青年科学基金(325QN471)及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1630102023006)等项目资助。


      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044848625008294。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湛江实验站 电话:0759-2090385 传真:0759-2090385 邮箱:ZES@catas.cn 邮编:524013 地址:湛江市霞山区社坛路5号 粤ICP备202206364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