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湛江实验站热带草畜一体化科研团队在海南黑山羊低碳氮日粮研究方面取得系列突破。团队研究系统地揭示了后备母羊和不同性别的海南黑山羊粪便微生物和代谢物对低蛋白日粮能量水平的响应规律,为海南黑山羊低碳氮日粮开发提供了技术指导和理论依据。
海南黑山羊,又名雷州山羊,是海南岛、雷州半岛重要的反刍家畜。然而,其长期处于传统放牧生产模式,生产效率低,导致其产品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此外,开发低碳氮日粮已成为缓解饲料粮紧缺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构建低碳氮日粮技术体系,不仅将突破饲料资源紧缺瓶颈,还能同步降低环境污染,推动畜禽养殖绿色转型。
研究发现当后备母羊摄入不同能量水平的低蛋白日粮时,粪便微生物菌属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粪便代谢组学分析显示代谢物存在许多差异,例如,与低能组日粮相比,粪便脂质代谢和氨基酸代谢途径相关的代谢物在中低能、中高能和高能组均有明显增加。
研究发现不同性别的海南黑山羊摄入不同能量水平的低蛋白日粮时,母羊和公羊粪便微生物的优势菌群存在一定的差异,母羊粪便中以unclassified_f_Lachnospiraceae属为主要的优势菌群,而公羊中以Oscillospiraceae_UCG-005属为主要的优势菌群。此外,在相同能量水平下,公羊和母羊粪便代谢物均存在不同的差异。
以上研究成果先后以“Analysis of fecal microbiome and metabolome changes in goats when consumed a lower protein diet differ with energy levels”、“Comparative analysis of fecal microbiota and metabolomic profiles in male and female Leizhou goats offered a 10% crude protein diet among four energy levels”为题发表于期刊《Microorganisms》(中科院二区)和《Animals》(中科院二区)。湛江实验站刘虎助理研究员为以上论文第一作者,周汉林研究员为通讯作者。研究获得海南省青年科学基金及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等项目资助。
论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