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组织机构
    • 单位简介
    • 领导班子
    • 机构设置
    • 历史沿革
    • 精神文化
  • 科技创新
    • 科研方向
    • 科研成果
    • 科研平台
  • 成果转化
    • 新技术
    • 新品种
    • 新产品
    • 新模式
  • 服务产业
    • 科技推广
    • 试验基地
    • 湛江动科园
  • 合作交流
    • 国内合作
    • 国际合作
    • 学术交流
  • 人才队伍
    • 创新团队
    • 人才专家
    • 专家库
  • 党建文化
    • 党建动态
    • 文化活动
    • 廉政建设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进展 » 详细
研究发现影响苜蓿非生物胁迫关键基因
作者:未名 来源:湛江实验站 日期:2022-03-24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牧草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团队研究发现影响蒺藜苜蓿和紫花苜蓿非生物胁迫响应的关键CBL-CIPK家族基因,为牧草抗逆遗传改良提供了重要参考。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分子科学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上。

  据团队首席庞永珍研究员介绍,钙调磷酸酶B样蛋白(CBL)和CBL相互作用蛋白激酶(CIPK)是参与植物逆境胁迫调控的互作蛋白家族。CBL蛋白是植物细胞内独特的钙传感器,能与CIPKs特异性结合,在各种刺激下传递钙信号,共同形成钙介导的CBL-CIPK网络,从而激活产生相关的植物激素和防御化合物以抵御逆境胁迫。研究人员首次以模式牧草蒺藜苜蓿和栽培牧草紫花苜蓿对比分析的方式,对CBL和CIPK基因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从这两种植物的基因组中鉴定出23个CBL基因和58个CIPK基因。序列分析发现,CBL和CIPK基因多存在于细胞质膜中,它们含有常见的蛋白保守功能域。进一步研究发现,CBL和CIPK基因启动子区域含有多个与胁迫及激素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CBL和CIPK基因可以在多种不同的组织中表达,其表达水平受多种非生物胁迫和激素影响。综合数据表明,CBL和CIPK基因在苜蓿多种非生物胁迫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

  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项目支持。(通讯员 付松川)

  原文链接:https://www.mdpi.com/1422-0067/22/9/4634/pdf

  

  图 苜蓿和拟南芥CBL (a)和CIPK (b)蛋白家族的系统发育分析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湛江实验站 © 2016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地址:湛江市霞山区社坛路5号
  • 粤ICP备2022063647号-1
  • 电话:0759-2090385
  • 传真:0759-2090385
  • 邮箱:ZES@catas.cn
  • 邮编:524013
旧版入口
  • 首页
  • 组织机构
    • 单位简介
    • 领导班子
    • 机构设置
    • 历史沿革
    • 精神文化
  • 科技创新
    • 科研方向
    • 科研成果
    • 科研平台
  • 成果转化
    • 新技术
    • 新品种
    • 新产品
    • 新模式
  • 服务产业
    • 科技推广
    • 试验基地
    • 湛江动科园
  • 合作交流
    • 国内合作
    • 国际合作
    • 学术交流
  • 人才队伍
    • 创新团队
    • 人才专家
    • 专家库
  • 党建文化
    • 党建动态
    • 文化活动
    • 廉政建设

新闻动态

  • 湛江实验站参加2025年海南斑兰产品青岛品鉴推介活动
  • 湛江实验站青年理论第一学习小组召开五月集中学习会
  • 湛江实验站召开纪检工作小组扩大会议暨2025年第2次“月研究、季调度”学习会商会议
  • 院领导赴湛江实验站调研督导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工作
  • 湛江实验站科研党支部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活动
  • 湛江实验站机关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媒体报道

  • 【南方+】《中国斑兰叶》一书出版!谱写绿色产业新乐章
  • 【凤凰新闻】《中国斑兰叶》谱写绿色产业新乐章
  • 【江西新闻】第三届热区科技成果转化学术研讨会在江西南昌召开
  • 【南方+】第三届热区科技成果转化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 【农民日报】第三届热区科技成果转化学术研讨会成功举行
  • 【凤凰新闻】第三届热区科技成果转化学术研讨会举办
首页>首页栏目>科技进展

研究发现影响苜蓿非生物胁迫关键基因

作者:未编辑 来源:湛江实验站 发表时间:2022-03-24 点击: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牧草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团队研究发现影响蒺藜苜蓿和紫花苜蓿非生物胁迫响应的关键CBL-CIPK家族基因,为牧草抗逆遗传改良提供了重要参考。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分子科学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上。

  据团队首席庞永珍研究员介绍,钙调磷酸酶B样蛋白(CBL)和CBL相互作用蛋白激酶(CIPK)是参与植物逆境胁迫调控的互作蛋白家族。CBL蛋白是植物细胞内独特的钙传感器,能与CIPKs特异性结合,在各种刺激下传递钙信号,共同形成钙介导的CBL-CIPK网络,从而激活产生相关的植物激素和防御化合物以抵御逆境胁迫。研究人员首次以模式牧草蒺藜苜蓿和栽培牧草紫花苜蓿对比分析的方式,对CBL和CIPK基因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从这两种植物的基因组中鉴定出23个CBL基因和58个CIPK基因。序列分析发现,CBL和CIPK基因多存在于细胞质膜中,它们含有常见的蛋白保守功能域。进一步研究发现,CBL和CIPK基因启动子区域含有多个与胁迫及激素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CBL和CIPK基因可以在多种不同的组织中表达,其表达水平受多种非生物胁迫和激素影响。综合数据表明,CBL和CIPK基因在苜蓿多种非生物胁迫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

  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项目支持。(通讯员 付松川)

  原文链接:https://www.mdpi.com/1422-0067/22/9/4634/pdf

  

  图 苜蓿和拟南芥CBL (a)和CIPK (b)蛋白家族的系统发育分析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湛江实验站 电话:0759-2090385 传真:0759-2090385 邮箱:ZES@catas.cn 邮编:524013 地址:湛江市霞山区社坛路5号 粤ICP备202206364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