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组织机构
    • 单位简介
    • 领导班子
    • 机构设置
    • 历史沿革
    • 精神文化
  • 科技创新
    • 科研方向
    • 科研成果
    • 科研平台
  • 成果转化
    • 新技术
    • 新品种
    • 新产品
    • 新模式
  • 服务产业
    • 科技推广
    • 试验基地
    • 湛江动科园
  • 合作交流
    • 国内合作
    • 国际合作
    • 学术交流
  • 人才队伍
    • 创新团队
    • 人才专家
    • 专家库
  • 党建文化
    • 党建动态
    • 文化活动
    • 廉政建设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进展 » 详细
研究发现影响绵羊产羔数关键基因和变异
作者:未名 来源:湛江实验站 日期:2022-03-24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肉羊遗传育种科技创新团队利用高密度SNP芯片综合全基因组关联分析、选择信号扫描和长纯合片段(ROH)分析,鉴定出影响绵羊产羔数的关键候选基因和分子标记,为绵羊遗传改良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动物遗传学(Animal Genetics)》上。

  

  增加绵羊单胎产羔数和保持其常年发情是提高绵羊繁殖力的重要途径,而单胎多羔和常年发情现象经常协同出现。研究人员以多羔且常年发情的小尾寒羊、策勒黑羊以及单羔且季节性发情的苏尼特羊为材料,从SNP标记、ROH和单倍型角度进行了全基因组分析,鉴定出包括 BMPR1B 基因在内的一系列关键候选基因。此外,研究人员还筛选出绵羊季节性繁殖相关基因 TSHR 上的一个错义突变rs406686139,并在多个品种中验证了其可能是除了 FecB 突变外另一个影响产羔数的主效位点,为绵羊遗传改良提供了重要分子标记。

  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肉羊产业技术体系和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等支持。(通讯员 付松川)

  原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age.13138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湛江实验站 © 2016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地址:湛江市霞山区社坛路5号
  • 粤ICP备2022063647号-1
  • 电话:0759-2090385
  • 传真:0759-2090385
  • 邮箱:ZES@catas.cn
  • 邮编:524013
旧版入口
  • 首页
  • 组织机构
    • 单位简介
    • 领导班子
    • 机构设置
    • 历史沿革
    • 精神文化
  • 科技创新
    • 科研方向
    • 科研成果
    • 科研平台
  • 成果转化
    • 新技术
    • 新品种
    • 新产品
    • 新模式
  • 服务产业
    • 科技推广
    • 试验基地
    • 湛江动科园
  • 合作交流
    • 国内合作
    • 国际合作
    • 学术交流
  • 人才队伍
    • 创新团队
    • 人才专家
    • 专家库
  • 党建文化
    • 党建动态
    • 文化活动
    • 廉政建设

新闻动态

  • 湛江市直机关工委率湛江科技口有关单位到湛江站开展交流调研活动
  • 湛江实验站党总支召开2024年第2次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
  • 欧阳欢站长赴广东台山海宴华侨农场调研香露兜(斑兰叶)发展历史
  • 湛江实验站专家参加“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
  • 欧阳欢站长赴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汇报站“十五五”条件能力建设规划
  • 湛江实验站协办湛江市“金融助力科技赋能 推动高质量发展”活动启动仪式暨“绿色食品蓝色粮仓“专场活动

媒体报道

  • 【南方+】“东方香草”斑兰叶安家湛江
  • 【南方+】霞山爱国街道:党建引领小区治理 又添文化新地标
  • 【湛江新闻网】驻徐闻县城北乡帮扶工作队联合科技特派员开展培训会 发挥科技帮扶作用 助力热带果蔬产业高质量发展
  • 【湛江日报】“科技联姻”助力“南三青蟹”产业发展
  • 【湛江新闻网】“科技联姻”赋能 助推湛江“南三青蟹”产业高质量发展
  • 【农民日报】4个砂仁新品种获批植物新品种权
首页>首页栏目>科技进展

研究发现影响绵羊产羔数关键基因和变异

作者:未编辑 来源:湛江实验站 发表时间:2022-03-24 点击: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肉羊遗传育种科技创新团队利用高密度SNP芯片综合全基因组关联分析、选择信号扫描和长纯合片段(ROH)分析,鉴定出影响绵羊产羔数的关键候选基因和分子标记,为绵羊遗传改良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动物遗传学(Animal Genetics)》上。

  

  增加绵羊单胎产羔数和保持其常年发情是提高绵羊繁殖力的重要途径,而单胎多羔和常年发情现象经常协同出现。研究人员以多羔且常年发情的小尾寒羊、策勒黑羊以及单羔且季节性发情的苏尼特羊为材料,从SNP标记、ROH和单倍型角度进行了全基因组分析,鉴定出包括 BMPR1B 基因在内的一系列关键候选基因。此外,研究人员还筛选出绵羊季节性繁殖相关基因 TSHR 上的一个错义突变rs406686139,并在多个品种中验证了其可能是除了 FecB 突变外另一个影响产羔数的主效位点,为绵羊遗传改良提供了重要分子标记。

  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肉羊产业技术体系和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等支持。(通讯员 付松川)

  原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age.13138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湛江实验站 电话:0759-2090385 传真:0759-2090385 邮箱:ZES@catas.cn 邮编:524013 地址:湛江市霞山区社坛路5号 粤ICP备2022063647号-1